建筑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类虽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其实对自己脚下的这个星球知之甚少。地震是一种能够造成巨大破坏的地质现象,无法准确预测,更无法及时预警。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无人能够置身事外。灾难降临时,运气或许更重要。假如你正好身处安全区域,必定安然无恙。但下午 2 点半或者如唐山般凌晨时分,人们多半是在室内,此时你所在的房屋或许就成为了决定你生死的主要因素。地震次日听新闻,一位从都江堰撤回北京的亲历者讲到,地震时他所在的房屋由于是新房没有倒塌,而对面几所老房子都垮了。看来,即使是 8.0 级的强烈地震,也有部分房屋能够承受。而从新闻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这次地震最牵动人心的一个焦点就是学校教学楼的垮塌,导致了大量孩子的伤亡,令人痛心。一存一亡,两相对比,做为房地产从业人员,信任是会有所感悟的。国家对于新建房屋,其实很重视抗震要求。不仅每个地区都有地震设防等级,抗震设计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相应法律规范亦相当齐备。不过说实话,很难说汶川地震假如发生在北京,其破坏力会有多大,毕竟本次地震烈度已经超出了北京的设防水平。当然,从历史上看,北京还真没发生过什么强烈地震。灾难到来,对于建筑物而言,两个方面决定了它是否能够成为身处其内的人们的避难所——设计与建造质量。其中又以设计方面更重要。从区域角度而言,假如房屋普遍地震设防等级高,相对而言面临强震时保全机会较大。这方面,从日本等地震频发国度的经验中清楚可见。所以,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中国人似乎应该从过去传统的“多快好省”的错误观念中走出来,无论是什么房,首先应该把安全放置在第一要位,绝不能以当前经济水平作为降低标准。甚至应该适当地调高某些建筑物如学校、幼儿园等的建筑抗震等级,以避开本次地震中悲剧的再度重演。强调设计为重是从技术角度分析,只要建设管理部门真正重视起来,解决问题难度不大,毕竟只要法律规范合理,设计人员仔细负责,事情就好办。本文更想强调一下建筑质量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隐患更多。好的设计只能保证图纸的质量,而按图施工需要人,还需要建筑材料,更需要良好的管理。这几方面,笔者认为都需要继续加强,有些方面甚至需要大力改善。从项目管理专业角度分析,一个项目的参加者包括发起人、实施人、业主、承建人和设计、监理单位以及供应商。其中前三者可能是一家或多家,许多公共建筑也很少有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实施,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