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背景商业银行改革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滞后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银行体系经过二十年的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建立了由统一的中央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众多商业银行构成的银行体系;其次,建立了由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十余家跨地区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百余家城市商业银行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第三,建立了独立于财政部和地方政府的人民银行体系,从而从体制上有效杜绝了曾经反复困扰我国经济进展的通货膨胀。银行体系建设的成绩来之不易,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使银行体系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改革滞后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效率低下,降低了全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使一些颇具进展潜力的企业得不到必要的资金,导致我国经济中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内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创新动力不足。特别是在资产业务方面,在考察还款能力时片面强调财产抵押,从而错失了一些经济效益良好的贷款项目。这一问题至今依旧明显地表现在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业务中。这两类企业得到的来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贷款远远少于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和它们在进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要。 其实,银行业与典当业的区别在于银行不仅发放抵押贷款,而且能够发放信用贷款。与发放抵押贷款相比,发放信用贷款需要精细详尽的还款安排,而这正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由来已久的弱项。假如我国的金融体系能够及时提高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滞后使人民银行缺少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工具可用,导致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无法运用货币政策而只能片面依赖财政政策。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货币政策新旧更替的断层之中。一方面,在大一统的银行体制被打破之后,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效;另一方面,尽管已经建立了形式上完整的中央银行体制,但是由于占有银行业务优势份额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尚未改革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尚不畅通,市场经济体制中行之有效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尚不能对其充分发挥作用。在传统的和现代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失灵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不能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所以,只有商业银行体系真正实现了商业化运作,人民银行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 总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滞后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