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电安全培训的思考与探究全面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之后,怎样进一步提升农电安全管理水平,尤其防止并杜绝农电工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就成了农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切实提高农电人员的素养,而根本途径就在于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培训机制。1 对以往安全培训工作的反思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多年以来,在电力系统内部,都很重视对广阔员工的安全培训,从全员轮训,到重点办班;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从在岗训练,到脱产学习,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类培训持续不断,但在农电工作中的违规违章指挥、违规违章作业(操作)和违反安全生产纪律等现象仍屡禁不止,对农村电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伤亡事故远未杜绝。安全培训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 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过去开展农电安全培训的习惯做法,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要求老师教完既定课程,再划出重点进行辅导,然后组织考试,将学员成绩的合格率能否达到一定比例,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主要依据,培训工作就此结束。至于对老师的知识传授是否法律规范,学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并未深究,也就是说,教学的过程一般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夹生”。例如:对登杆作业的教学,需要注意哪些环节,老师大多都会强调,而每一个具体环节到底怎么去做,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则很少有人追根刨底;因此,学员参加考试,答题很可能非常准确,但真正到了施工现场,动作与操作仍不法律规范,人身伤亡的隐患依旧存在,安全生产很难保证。(2) 偏重理论,忽视技能。毋庸讳言,多年以来,在基层单位开展农电安全培训的过程当中,客观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实践当中,只强调“培”,不讲究“训”,偏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训练动手能力,理论和技能的脱节,直接影响了农电安全培训在生产运转中应有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第一个是部分单位开展相关活动,在特别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为培训搞培训,效果自然不佳;第二个是受师资、场地、器械和费用等教学条件的局限与制约,基层单位进行安全培训只好重理论,轻技能。事实上,就农电安全培训来说,既应强化“培”,更需重视“训”,在某种意义上“训”比“培”还为重要,更加有用。2 创新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路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农电安全培训中的弊端?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