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既涵盖抗战遗址、遗迹,抗战文物,抗战纪念设施等物质资源,又涵盖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国际友好与合作、抗战人物英雄事迹等精神资源。各式各样的文化资源散落在武汉市各个城区及郊野,共同构筑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抗战文化基因,它们本质上都见证了武汉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软实力。在整个抗战时期,武汉所沉淀下来的各种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现存的共有 86 处。就总体布局而言,这些类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区及郊外,呈条带状沿长江两岸分布,并逐步向长江两侧的内陆腹地辐射,有的比较集中,有的相对分散;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均有分布。在总共 86 处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中,武昌 26 处,汉口 41 处,汉阳 3 处,远郊城区 16 处。按照资源的原有属性、用途及现存价值划分,这些资源大致可划分为:会议、机构旧址类,名人故居类,纪念设施类,日军侵华罪证、遗迹类,战斗战役遗址类以及其它类型。资源种类和数量分布如图 1 所示。图 1 中会议、机构旧址类和纪念设施类历史文化资源占到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57%,构成了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主体。这其中既包含国共两党所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是国共再次合作、共赴国难的历史见证;也包含日军侵略武汉时所留下的侵略痕迹,它们是国人铭记民族耻辱、发奋图强的物质载体。日军侵华罪证、遗迹类和战斗战役遗址类占到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 10%。而名人故居类和其它类占到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 33%,它们丰富和拓展了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呈现形态。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与扩张,再加上许多遗址遗迹属于泥砖建筑,有着不易保存、保护的特点,许多资源损毁严重甚至灭失。目前武汉市仅有 34%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别得到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区级的保护,仍有 66%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通过申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既可以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又可以争取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保护既有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调研和统计分析,当前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如图 2 所示。在武汉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中,有 22%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保存良好并充分利用,如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山舰博物馆、大智门车站旧址等,已经成为开展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