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PA业声誉投资分析【摘要】 近几年来,中国频频爆发了一系列重大财务报告舞弊案及其牵涉的审计失败或审计合谋现象,使得整个 CPA 业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在此环境下,要把 CPA 业建设成为公众信得过的专业服务领域,就需要重视其声誉投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 CPA 业声誉投资行为,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声誉投资机制,促进 CPA 业进展的策略。 【关键词】 始销优惠;声誉投资;CPA 业 CPA 的声誉作为声誉的一种,是从事CPA 审计职业的个人和组织在审计的过程中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根据审计准则发表审计意见,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既包括了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声誉,也具体的体现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因此,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更具有现实价值。 一、对我国 CPA 业的声誉投资分析 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重复购买的情况下,大部分学者认为,对我国 CPA 业声誉投资分析实行始销优惠制度比较适度。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怎样选择声誉策略呢? 假定: 条件 1,审计市场上存在两种类型的客户; 条件 2,审计市场上存在尼尔逊效应。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选择进入策略呢? 假定选择的是面对质量敏感型客户收取溢价。此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以前未进入该市场,未进行过声誉投资。消费者认为它进行质量欺诈的可能性较高,即使它提供的是真正高质量的审计产品,消费者可能仍然不信任。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会计师事务所只有较同质的竞争性产品制定更高的价格。但理性的消费者显然不会落入圈套,即不会从一家不知底细的会计师事务所那里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在别处也可以获得的同质量审计产品。面对上述困境,声誉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有首先面对质量不敏感型客户,向它们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但收取低价。这一策略将使得该会计师事务所产生短期亏损,但这种亏损实际上是对声誉的一种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誉将首先在质量不敏感型客户中建立起来,逐步扩散到质量敏感型客户中。当质量声誉在后一部分客户中建立起来后,会计师事务所即可以向他们收取溢价。预期的溢价总额超过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进行欺诈的机会成本,双方达成均衡。 借鉴克瑞普斯、米尔格罗姆、罗伯茨和威尔孙的声誉模型,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进行模型化的分析。KMRW 模型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证明,只要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息不完全就可能会有声誉效应。 假定: ①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