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均衡进展讨论综述 基础 教育 均衡 进展 是近年来我国教育 讨论 的热点之一,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均衡进展的含义、特点、必要性、策略等方面对我国有关基础教育均衡进展讨论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已有讨论成果的局限性进行一些思考。 基础教育 均衡进展 讨论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 20 世纪末全国 85%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多年计划 经济 和城乡二元体制下,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出现了比较显着的非均衡进展趋向。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确保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得到尽可能的进展,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养。因此,基础教育均衡进展 问题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讨论课题。本文对我国关于基础教育均衡进展的已有讨论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促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基础教育均衡进展的含义界定由于基础教育均衡进展的内涵丰富,论者们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讨论角度界定了基础教育均衡进展的含义,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均衡进展是针对现实中教育供需不平衡提出的,因而它首先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包括 社会 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各级各类学校间、各地区教育间的分配。另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均衡进展涉及的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保障问题,以及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问题。它是指通过 法律 法规确保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 科学 有效的 方法 ,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还有观点认为,义务教育均衡进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进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进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进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进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均衡进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最后,也有观点认为,在空间结构上,教育均衡进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进展问题;在时间进程上,教育均衡进展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拥有相对平等的入学机会,得到大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