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误区及政策调整 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动因 自 2000 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 年末外汇储备规模突破 2000亿美元大关之后,持续扶摇直上:2025 年末为 2864 亿美元,2025 年末增加到 4033亿美元,2025 年跨越 6000 亿美元大关达到6099 亿美元;2025 年 6 月底再创新高,突破 7000 亿美元大关冲向 7110 亿美元。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收支常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保持了持续的顺差。假如根据外汇储备的来源划分,可分为债权性储备与债务性储备,前者是来源于常常项目的外汇储备,后者是来源于资本项目的外汇储备。进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典型特征是外汇储备主要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994—1996 年间,我国外汇储备的债务性特征十分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本项目的顺差,而且资本项目的顺差又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1997 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债权性特征逐渐增强,但在 2025—2025 年出现了债务性储备大幅回升的反常情况,资本项目顺差由 2025 年的 亿美元剧增到亿美元,当年外汇储备增加了 亿美元,这种状况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加剧、国际游资为追求投机利润蜂拥而入有密切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自 2025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加剧,投机性资本大量涌入,中央银行实行强行结汇的政策操作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这是外汇储备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来看,促进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因素将继续存在。 诚然,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常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的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假如从深层次来观察,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成为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制度基础;二是我国外汇储备的理论误区成为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政策导向。从制度基础来看: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人民币汇率遭遇了强烈的贬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此后中国经济又受到世界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加剧的影响,这种状况使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成为变相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除了外部的影响之外,我国宏观经济相关政策和战略中的不当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