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额担保贷款进展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小额担保贷款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从借款人、经办银行、担保机构、财政部门各方面看,都存在很多困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制度设计不完善、经办银行与借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小额担保贷款可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破解小额贷款进展的难题,需要政府与金融机构明确责任和义务,共同构建促进小额贷款可持续进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小额担保贷款;可持续进展;金融机构 我国从 2025 年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以来,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广泛开展起来,已成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扶持政策,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小额担保贷款可持续进展面临困境,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摆脱困境,更好地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额担保贷款进展的困境 (一)借款人申请贷款限制条件多 1、贷款手续繁琐,反担保门槛高。小额担保贷款按自愿申请、社区推举、劳动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进行,申请一笔小额担保贷款需要经过申请人所在街道、区、市劳动保障部门、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的层层审核,环节多,手续繁琐,效率低,申请一笔贷款的周期较长。此外,由于担保机构担心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导致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还往往需向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且门槛较高。如,要求贷款申请人必须以房产抵押或请第三方担保人等方式进行担保。然而,若以房产作抵押,则需首先花费上千元的房产评估费用,这无疑提高了贷款成本。目前,虽允许各地可结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创业培训的成效情况,降低反担保门槛,并鼓舞银行与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利用现有社区服务平台,创建信用社区,建立社区信用担保机制,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手续。但在信用社区中,能获得无担保信用贷款的借款人太少。 2、贷款额度较小,贷款期限较短。在2025 年,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从事个体经营的一般按每人 2 万元左右的标准核定贷款额度已增加到 5 万元,但 5 万元的贷款额度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家庭手工业、修理修配等微利的个体经营项目来说或许尚能发挥较大作用,但若想选择家电、服装等需资金较多的行业时,这笔贷款就显得不足。此外,两年的贷款期限对初次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往往显得较为短促。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