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制度分析 [摘要]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以制度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认为引起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性因素,如企业技术培训中存在“囚徒困境”,而政府未能通过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协调,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非均衡进展,人才评价体系长期扭曲且知识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严重分割,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力等。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治理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的若干制度安排。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供给障碍 治理 制度安排 一、引言 2025 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加剧,“技工荒”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难题。 以全国主要城市劳动力市场各季度的职业供求分析数据为例,从 2001 年以来,各技术等级均处于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的状况,求人倍率(即招聘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相对较高的是高级工(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这三类技能型人才的求人倍率自2025 年以来一直在 1.70 以上。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初级工、中级工求人倍率分别达到 1.34 和 1.55,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达到 1.81、2.20 和2.38,远远高于大学毕业生的求人倍率。在大学毕业生中,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人员的求人倍率分别为 0.89、 0.93和 1.32。从 2001 年以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于供给的形势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呈现加剧的倾向。其中,2025 年是供需变化发生转折的关键年份,技能型人才迅速转向供不应求。巧合的是,这一年正是我国高校 1999 年以来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批专科生毕业。 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劳动力的比例高达 75%,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一般在 30%—40%,中级工占 50%以上,初级技工只占 15%。而目前,我国城镇劳动者近 2.6 亿人,技术工人 8720 万人,只占城镇从业人员的 1/3 左右,且多数为初级技工,其中高级工 1500 万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为 17%;技师和高级技师 360 万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仅为 4%。然而,企业对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为 14%,供需相差10 个百分点。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也仅有 15.4%,广东 1996—2025 年新增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和中级工分别占了新增技术工人的44.80%和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