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审计进展趋势:效益审计 审计署《2025 至 2025 年审计工作进展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将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这是审计署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前 20 年审计工作进展规律作出的正确决策。本文试图就政府效益审计产生和进展的原因、内涵和程序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政府效益审计产生和进展的原因 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但由于政府以非盈利为目标,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活动基本上是免费或只收取成本补偿基础的服务费,所以,政府的业绩及受托责任就不仅仅是以经济效益为标志,而应以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综合效益为标志,即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同时,由于公共财政资源主要来源于各种税收,那么政府首先必须保证各项政务活动符合社会公众利益。所以,政府首要的责任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受托责任,其次,才是财务受托责任。 我们知道,政府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事务权力的机关,依法拥有行政权并履行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实现其职能需要有充足的经济资源作保证。由于政府代表国家意志行使公共财政资源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力,所以必须受到资源提供者《社会公众》及其代表、国家法令、合同协议及其他约定的限制,必须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和使用效果负责。这就是广泛存在于政府及其管理当局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受托责任。 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政府审计的要求不只停留在对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上面,他们更关怀的是财政支出的效果这样的问题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受托人就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及其效益性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政府审计机关就应该对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 二、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内涵 效益审计也称 3E 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效益审计的三个要素。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 效益审计虽已成为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但在国内,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我国审计体制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对效益审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定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