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现代进展与应用 摘 要:介绍一些我国近几年讨论和开发成功的、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可靠而经济的火灾防治技术与手段,同时给予适当的评价,供有关矿井选择参考,并正确地予以应用。 关键词:矿井火灾煤的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预测 我国 56%的矿井开采易自燃煤层,矿井火灾是一大突出灾害。百万吨发火率近年虽有所下降,但仍高居不下,达 1%强,与世界几个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近几年,重大火灾事故还时有发生,给煤炭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有损于煤炭行业的社会形象,也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火灾防治工作依旧是煤炭企业领导的一项常抓不懈、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煤矿的火灾防治技术与手段,尽管还存在某些差距,但不容置疑的是,近几年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了显着的进步和进展,也为煤矿提供了一批性能良好、质量可靠的适用技术和手段。但是,在其推广应用的广度和力度上,还很不平衡,当前的迫切任务是:组织力量,加快速度,将它们推向各类煤矿,使其在火灾防治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1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技术 1.1 煤自燃性鉴定与自然发火测报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此项技术在 80 年代中期前,应用的是照搬苏联的煤着火温度降低值法。尽管发现它存在着不少缺点,但由于缺乏自己的技术和手段,仍然不能予以割舍,沿用了几十年。进入 80 年代中期,随着新技术的进展,我国才开始开发研制以现代色谱为基础的新一代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技术和手段。现已开发出被纳入法规的色谱吸氧鉴定法及其配套仪器 ZPJ—1 型煤的自燃性测定仪,业已投入实际应用,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和手段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色谱吸氧鉴定法,就是应用现代气相色谱技术与手段,检测煤低温下吸氧的能力(氧量、速度),作为判别煤的自燃倾向性程度。它的特点是使用了现代色谱技术,测定和计算都由色谱仪及其附件完成,人员不接触有害物质。该方法已纳入《煤矿安全规程》(1992 年版)作为法定方法执行。它简单易学,操作简便,且无害健康。 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 这是一项实际意义重大、各矿需要迫切、但又非常棘手的任务。尽管国家在科技攻关项目中,如“八五”攻关项目中,安排过讨论,但遗憾的是,目前也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尚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大力度予以讨论,才能满足煤矿的需要。 1.2 煤层开采过程中的火灾测报 预测预报指标 煤层开采时期的火灾预测预报,我国主要应用气体分析法。为完善和提高此法的可靠性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