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究【摘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领域之一。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由国家和全民享有,而因此产生的损失却由自然保护区的居民承担。消除这一不合理现象的对策即为生态补偿。本文试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并于其上探究我国的实践情况,提出了几点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英文摘要】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natural reserv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The country and all the people enjoy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which produced by natural reserves, while the resident of natural reserves take on the damage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the measure to eliminate this unreasonable phenomena. This thesis analys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natural reserves and explore the practice situation in China. Finally, I make several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 relevant.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理论;实践 【英文关键词】natural reserve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ory; practice 【正文】 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IUCN 将自然保护区界定为:“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方式,特别用以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陆地或海洋区域。”[1]1994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别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别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我国 1956 年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至 2025 年 8 月,我国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已达 303 个,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约 150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自然保护区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保留自然界美学价值的作用,并具有重要的科研、教育意义。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自然保护区的进展过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进展、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也逐渐显现。生态补偿机制即是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