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讨论 摘要:近年来,利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居于越来越核心的地位。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又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故利率直接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对实质经济产生影响。讨论利率传导机制又助于我们认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问题,为我国宏观经济更快更好进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经济状况中,我国相应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当然,这种局面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这里,笔者谨就利率传导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在这方面更好的解决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依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手段,通过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使企业和居民不断得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达到国民经济新的平衡的作用过程。凯恩斯提出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理论,斯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代表了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既定的流动性偏好下,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在既定的资本边际条件下,更低的利率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导致产出增加。在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利率是核心环节,而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二是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该传导机制的核心是流动性效应,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凯恩斯认为,前者大,后者少,故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作用不大。二、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现状。在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部分。虽然从 1995 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处于经济转轨特别时期的历史背景,使我国的利率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被管制状态。由此原因引出了我国利率传导中的诸多问题:1.扭曲了利率的形成体系。在我国,基准利率更大意义上是居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倒挂机制,即存款利率充当了基准利率,并且决定了货币的市场利率。2.制约了消费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对企业来说,我国公布的贷款利率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成本,直接造成了投资利率弹性偏低。对居民来说,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且波动幅度小频率低,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利率变化对财宝价值的影响。3.制约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利率处于管制状态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