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之我见 摘要: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需不足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刚刚从供给不足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中国产品市场又面临着内需不足。同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状态下的总需求不足不同,中国的内需不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政府实行的各项拉动内需的政策似乎不太有效,我们不能只看Y=C+I+G 这一个式子,还要结合总供给Y=C+S+T。结合这两个式子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内需不足,才能更好的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关键字:内需内需不足拉动内需社会总需求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和公众在产出和支出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产品市场更趋向于开放、自由、有序。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美妙繁荣的方向进展。但是问题却出现了,刚刚从供给不足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中国产品市场又面临着内需不足。同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状态下的总需求不足不同,中国的内需不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呢?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收入水平来表示。总需求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我们可以将社会总需求用一个式子来表示Y=C+I+G。单从这个式子来看,一切似乎都很好解决。我们同时将上述式子中的 C、I、G 扩大,问题不就都解决了么?最近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也的确是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的,他们所实行的措施和效果又是如何呢?首先是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第一:降低利率,调整居民消费倾向,鼓舞即期消费。第二: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鼓舞个人信贷消费。第三:大力推动房改政策。第四:教育产业化,自从高校并轨招生以后,高等教育的费用逐步增加。政府试图将教育消费当作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此外,政府还出台了许多措施改善消费环境、转变消费观念、培育新兴产业、挖掘新的消费点。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利率一降再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普通老百姓难以突破传统的银行存款最安全的观念;放宽贷款鼓舞个人信贷只能促使小部分观念超前并且经济收入较高的老百姓放开手脚;房改政策使得普通的工薪阶层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对于宽阔的农村则几乎没有什么刺激作用可言;教育费用的提高更使得农民苦不堪言,不少农村来的学子只能靠助学贷款维持,在教育上的消费虽然提高,但是无疑挤占了其它消费需求,总体效果不容乐观。其次是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