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课程资源 创新备课思路 摘要:新课程对老师的备课上课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目前,学校备课的形式与检查备课的方式仍然古板单一,随着课改的深化,我们应尝试一些新型的备课方式。现简述我校在现代学校制度探究中对老师备课形式的创新,为全济南市以及别的一些地方尤其新建学校提供历史的借鉴。 关键词:资料包;讨论型;现代学校制度;进展 备课是每一位老师都应经历的过程,备好课是落实“课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备”可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可理解为“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 一、资料包备课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每一堂课都应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每堂课都应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古人云: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进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信息时代冲击,老师的这“一桶水”我们需重新解读和诠释。我们要做顺应时代进展的老师,知识的更新便是第一挑战。因而,这“一桶水”应该是“活水”,是“水源”。面对一群群生龙活虎的可爱生命,我们能储备下多少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满足孩子们成长的需要呢?这就需要老师角色的定位要准,要充分理解并努力实践:引导者、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学习与进展的共同体的理念。这也体现了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尊重。面对生命的教育,老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讨论、讨论、再讨论。 写教案仅是备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提倡的资料包备课便是指老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为实践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有意义的、丰富的体验而做的所有工作,包括准备的、进行中的和结果的。 资料包备课旨在促进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促进老师不断学习、不断讨论,由教书匠变成一位学习者、讨论者。拓展活的课程资源、将原始的课程资源转变成孩子们可以吸收、乐于接纳的课程资源。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所说的教案。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践行为即 40 分钟的课堂效益。对教案的管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解读》中明确指出:“对教案的法律规范化管理对新任老师和年轻老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老师尤其优秀老师而言,过于法律规范可能弊大于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我校老师队伍有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竞聘上岗的骨干老师;一部分是全国招聘的优秀老师;还有一部分是优秀的大学生。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