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分配法 摘要:文章认为部分《成本 会计 》教材及 网络 资源中对于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叙述更趋近于“交互分配法”, 计算 繁琐,登帐频繁,分配表杂乱难懂。笔者认为“计划成本分配法”应当计算简单,操作简便。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 辅助生产指的是为基本生产或管理活动提供内部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企业 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构成了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对于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内部管理、专职销售等部门来说,其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又构成一种费用,即辅助生产费用。由于辅助生产部门的主要生产任务是为企业基本生产和内部管理提供内部服务,很少有产品或劳务直接对外出售,因此其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必须由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内部管理、专职销售等部门来承担。将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项辅助生产费用采纳合理的方法分配给相关耗用部门,是企业准确计算主要产品或主要劳务成本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其中交互分配法与代数分配法属于比较繁琐但分配结果较为精确的方法,而其他三种方法都属于简易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作为简易分配方法,应当计算简便,但笔者通过对部分版本《成本会计》教材的讨论,发现其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描述不但不简便,反而变成了最复杂最难懂的分配方法,甚至有些业务案例最终分配的费用数额并不是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而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虚拟”费用金额。现将有关问题作一下阐述。 1 资料中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阐述 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根据辅助生产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内容也是进行两次分配,先是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部门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它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费用,然后再将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成本分配出去的费用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 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案例解析 案例:光华公司的锅炉车间、机修车间成本总额分别为 28 730 元和 12 300 元。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的对象和数量见“表1”,假定光华公司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单位成本:锅炉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