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_第1页
1/17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_第2页
2/17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_第3页
3/17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摘要: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为神经性痛苦疾患中最常见者,其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的难点。尽管 1976年 Jannetta[1]提出神经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并进展了显微血管减压术,但由于血管压迫并非系唯一原因,手术方案应以术中具体情况确定。1998-2025 年对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53 例,采纳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术中探查有无血管压迫分别采纳显微血管减压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血管压迫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科 1998-2025 年收治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 35 例,女 18 例。年龄 37~76 岁,平均年龄岁。病程~21 年,平均年。均为单侧性,其中Ⅱ、Ⅲ支痛 38 例,Ⅲ支痛 13 例,Ⅰ、Ⅱ、Ⅲ支痛 2 例。痛苦均较剧烈且发作频繁,术前均经长期保守治疗。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人均经头颅 CT 或 MRI 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颅内其它病变。 手术方式 全麻下取坐位,头部向病变侧转15~30°,或侧卧位病变侧向上 Mayfield-Kees 头架固定。取旁中央直切口,在乳突切迹内侧 3~5 mm,长约 5 cm。骨窗紧贴乳突后缘,直径约 3 cm,上达横窦下缘,外侧达乙状窦后缘。骨蜡彻底封死暴露的乳突气房,手术显微镜下“十” 形切开硬膜并悬吊。将棉片放于小脑上外侧,把入路保持在后颅凹上部较高的位置,用显微脑压板将小脑外上角牵向内下,释放脑脊液,使小脑离开岩骨和小脑幕结合部。沿岩上窦下方逐步深化,电凝并剪断岩静脉,暴露三叉神经根颅内段。剪开桥池蛛网膜释放脑脊液,向内侧分离直至神经根入脑桥处,进一步认真探查有无血管压迫现象。对于压迫神经根的动脉,先将钝头神经剥离子插入动脉和神经根之间进行游离,粘连带用显微剪剪开。动脉与神经完全分离后,在两者之间垫以筋膜或肌片并将责任血管包裹悬吊远离神经根后生物胶粘附在小脑幕上;对于无压迫因素者,暴露三叉神经感觉根后,行部分感觉根(后1/3、2/3) 切断,并用双极电凝在低能量条件下烧灼两断端,并切除部分断端。 2 结果 疗效及其评价 将疗效分为治愈(术后痛苦消逝且 6 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术后痛苦明显减轻,仅用少量或不用止痛药可维持)和无效(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 6 个月内复发者)。本组随访 6 个月~3 年,治愈或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