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_第1页
1/13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_第2页
2/13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_第3页
3/13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 方法 通过对义齿人工牙区组织面行藻酸盐衬垫,测量15 例可摘局部义齿戴用 5 年后缺牙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比较骨吸收的程度和义齿设计的关系。结果 可摘局部义齿戴用五年后,游离缺失的义齿,下颌的义齿缺牙区骨吸收的程度较重。结论 应力是缺牙区牙槽骨吸收的重要原因,可摘义齿设计时需要适度的应力刺激骨形成的增加,同时要利用原有软硬组织的条件如颌支托,上颚等分散应力,避开造成压迫性的骨吸收。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缺牙区 骨吸收 可摘局部义齿是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中牙列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修复设计。近年来,随着种植义齿的逐渐推广,可摘局部义齿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患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可摘局部义齿在将来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副设计优良的可摘局部义齿需要具有良好的固位和支持作用,尽可能的恢复患者原有的咀嚼功能,同时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 牙齿缺失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缺牙区牙槽骨逐渐吸收,骨吸收严重的病例牙槽骨低平,严重影响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和支持作用,对于种植修复也是巨大的挑战。本文我们通过回访戴用五年活动义齿的患者,探讨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关系,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1 材料和方法 讨论对象 随机选择 15 例在我院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五年的患者,男性 8 例,女性 7例,年龄 38~72 岁,平均年龄 52 岁。经检查符合以下条件纳入讨论对象:①义齿使用情况良好,无折断及变形,患者坚持每天戴用;②人工牙咬合接触点多于两个;③缺牙数目大于两个且全部修复者;④使用期间未行义齿衬垫修复者;⑤义齿设计为天然牙和粘膜共同支持式。排除标准:患者患有糖尿病,肝炎等全身性疾病者;原有天然牙重度磨耗者;全口牙重度牙周炎者。 方法 先询问患者义齿制作后的使用情况,是否有压痛或者其持续时间。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置于义齿人工牙下部基托的组织面,将义齿在口内完全就位,待印模材料硬固后取出。将义齿组织面印模材纵向切开,直尺测量印模材料的厚度,在近中,远中,中部的颊侧,舌侧,中部各取三个位点测量,共九个测量值,算出平均值,假如是复杂局部义齿,取不同缺牙部位的平均值。 2 结果 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下颌压痛出现的几率要比上颌多,修改的次数也比上颌的增加。表 1 是通过藻酸盐衬垫义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探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缺牙区骨吸收的关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