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摘要: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政府扶持有限,抗风险能力很弱,必须通过参加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谈判、加大对外交涉、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农产品出口行业预警机制、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途径,规避出口风险。关键词:农产品出口企业;风险;规避 农产品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全面进展,贸易额由 1978 年的 61 亿美元增长到2025 年的 781 亿美元,年均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据商务部统计,2025 年 1—11 月,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在新增加的 2905 家企业中,出口额 1000 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只有 96家。截至 2025 年底,通过国家认监委注册的水产加工出口企业已达 1500 多家,年出口额超过 1000 万美元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有400 多家。这些业绩的取得,主要依托于我国近 万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政府扶持有限,抗风险能力很弱。商务部对全国 100家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半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不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那么,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参加国际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到底会面临哪些风险?又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一、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 1.外方诚信风险。一是外方违约导致货款回收困难;二是外贸代理不法律规范运作造成风险;三是外方与个别“货代”内外勾结,骗货骗钱;四是信用证方式下单证不符、单单不符,导致议付行拒绝付汇;五是信用证规定的“软条款”埋下风险隐患,企业一旦放货给了国外买方,买方极可能故意以验货不符,拖延付款,导致钱、货两空;六是使用 D/P、D/A 远期付款方式或寄售方式结算的风险。 2.汇率变动风险。经国务院批准,202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2%,即1美元兑元人民币,自此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2025年 11 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走高,2025 年 1 月人民币升值破大关,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 10%。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冲击: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