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价值 一、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需要 老师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实施者、落实者,仔细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人民老师最基本的职责与任务。长期以来,中小学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偏离教育方针的倾向,热衷讨论升学考试的种种方法,致使学校教育偏向为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服务,突出不完全的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造成部分学生厌学、辍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当前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养教育。作为教育科研,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突出而紧迫的课题是着重讨论如何使学校端正办学思想的问题;如何对学生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问题;如何扎实推动创新教育的问题;在实施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讨论体系,诸如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讨论从升学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的问题;在教学任务上,讨论从教书向教书育人转变的问题;在教学质量的评定上,讨论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的全面进展转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讨论从老师为中心向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方向转变的问题;在教学安排上,讨论从单纯依靠课堂向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转变的问题;在教学要求上,讨论从死记硬背的唯一传授型向智能与知识相统一的进展型转变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讨论从只重视老师的教法向重视学生的学法,将主张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的问题;在教学途径上,讨论从单纯的传授理论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的问题。大家知道,提高升学率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延长教与学的时间,二是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学,“时间”已经不是可挖掘的因素了,能够挖掘的是“优化的方法”。“优化的方法”哪里来?从讨论中来!讨论能发现规律,讨论能提高效率,讨论能提高质量。 二、老师从唯教走向开拓创新的需要 老师唯教,即只会教书,不会讨论是没有多大进展前途的,必须不断教研相长,开拓创新之路。“教研相长”的方式有 3种:一是老师“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用,即老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从事讨论,并将讨论所得用于指导、改进教学。二是教育理论讨论者“研”后知不足,深化基层学校,亲自将自己的理论讨论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完善。三是老师与教育理论讨论者携手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合作性讨论。 第一种方式无疑最方便有效,也最具有可行性。在国外,“行动讨论”已引人注目,它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