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古乐中心小学田明德数学课的设计与实验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数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只有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善于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尽量让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能的门户,没有注意力的集中,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难以获得有效的成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上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年龄越小,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越短。而数学课的特点,又是无优美的词句、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学生。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灵活地应用转换原理,尽量让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候,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平台。在教《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祝你生日快乐》背景音乐中,才出现小猪图,同时播放预先录制的旁白: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猪,今天是我的生日,好多朋友们都来祝贺我。你们看,我还收到了许多礼物,有绿花、红花------学生好奇、开心、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倾听着。教师出示绿花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收到几朵绿花?”学生轻松数着,仔细看着,陆陆续续喊出来:“6朵。”------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提出的问题、安排的游戏,都要尽可能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于细微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的自然转换。在上面案例中,针对低年纪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这一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着一过程中,教师借助课件的演示将枯燥的知识融合在“小猪过生日”的情景中,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学生个个性趣盎然,最佳课堂时机很好地展现了出来。二、打破学生平静的思维状态,激发其思维转向活跃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只有把这些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时候,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我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出示长方体的实物,“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请你说说对它了解多少?你能把它通过《几何画版》试着画出来吗?”一会儿学生的电脑中出现了长方体图形。师:“你还想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请你们找找、看看、想想长方体的顶点、棱长、面的特点,棱长与棱长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学生边讨论边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移一移,得到了以下结论: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12条;棱分为3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师:“如果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大正方形这6个面又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并通过在电脑上操作加以证实:长方体的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相等。在这个案例中,利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几何画版》这一教学软件的优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电脑操作中观察、比较,最终自己探索出长方体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棱长的长短,知道了相对的4条棱相等,通过移动面并相互重合,发现6个面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优越性。整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三、促动态为理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但是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该有一定的探索方向。制止学生的盲目、放任,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用电脑出示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问:“它们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一共是24立方厘米。”教师:“请小朋友们在《几何画版》这一软件的教学平台中摆出体积相等或不等的各种形状的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