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海外进展法律保护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据统计,2025 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810 亿美元,其中国有大型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民营企业逐步成为生力军。来自浙江省外经贸厅的数据表明,截至 2025 年底,浙江省累计核准境外企业已达 2809 家,其中 1910家是民营企业,占总企业数的 68%。但我国民营企业尚处于“走出去”的初始阶段,亟需政府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搭建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平台,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进展。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法律运作,积极应对“走出去”的法律需求。 一、机遇与挑战:民营企业的海外进展机遇与法律缺失 机遇 从国际视野看,WTO 后具备从事对外经贸活动能力的民营企业将获得进入全球化经济关系、参加国际竞争的机会。中国民营企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灵活快捷的企业机制,生产的很多产品既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又是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劳动密集复合型产品,工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太贵,不同意做;进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又做不了。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特别优势。紧紧抓住这些特别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将大有作为。可以预见,中国蓬勃进展的民营企业将是孕育未来大企业的摇篮。 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为民营企业的兼并收购、进展壮大提供机遇。如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将逐步取消,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新的投资经营领域。2000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鼓舞和促进中、小企业进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 8 章 25 条,都适用于民营企业。但仍有一些领域不准民营企业进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讨论一项政策,降低门槛,鼓舞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此外,中国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也将向民营企业开放。如金融、基础设施等对民营企业的开放。这有利于推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民营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的进展壮大,增强“走出去”的实力。 挑战 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进展除了面临人力资源开发、信息猎取、技术与技术转让、融资、市场准入等挑战,在法律和法律服务方面将面临比国有企业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为下面四个方面的缺失。 1.民营经济立法的缺失。我国调整和保护民营经济的法律和政策不健全,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