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预处理之水解酸化水解在化学上指的是化合物与水进行的一类反应的总称。在废水处理中,水解指的是有机底物进入细胞之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水解是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他们首先在细菌胞外酶的水解作用下转变为小分子物质。这一阶段最为典型的特征是生物反应的场所发生在细胞外,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完成生物催化氧化反应(主要包括大分子物质的断链和水溶)。酸化则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即产酸发酵过程。酸化是有机底物即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酸化过程当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以挥发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在厌氧条件下的混合微生物系统中,即使严格地控制条件,水解和酸化也无法截然分开,这是因为水解菌实际上是一种具备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量进行水解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底物,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应取得能源,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厌氧条件下主要为各种有机酸)。假如废水中同时存在不溶性和溶解性有机物时,水解和酸化更是不可分割地同时进行。假如酸化使 pH 值下降太多时,则不利于水解的进行。 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水解酸化工艺就是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的过程。1.1 水解酸化的影响因素a) 基质的种类和颗粒粒径基质不同,其水解难易亦不同。基质的种类对水解酸化过程的速率有重要影响。如脂肪、蛋白质、多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水解速率渐渐增大;对同类型有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的要比分子量小的更难水解;从分子结构来说,水解难易程度为直链结构>支链结构>环状结构,且单环化合物易于杂环化合物。污染物的颗粒的大小对水解速率的影响也特别大。颗粒粒径越大,单位重量的比表面积就小,越难于水解。因此,对于颗粒大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或污泥,先破裂后再进入水解池,加速水解(酸化)速率。b) 容积负荷容积负荷是水解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它反映了进水浓度与停留时间对厌氧过程的综合影响。对于水解反应器,容积负荷设计取值较低,提高水力停留时间,使污染物质与水解微生物接触时间加长,溶解出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