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建立化学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理论初探西青区杨柳青一中化学组:程凤琴【内容摘要】以新课程为契机,以多元智能为基础,转变化学课程评价的旧模式,建构积极的、全面、发展的化学课程评价的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关注化学课程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智能全面的发展。【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化学课程化学课程评价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以新课程为契机,转变化学课程评价的旧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许多学生的创造性天资和潜能在教育中泯灭,从而丧失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给我们“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帮助。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因此,新课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倡导发展性、多元性评价,追求促进个体的发展,它关注的是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与分数的准确性;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出尊重与关爱;还体现出对学生的价值的尊重,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考试成绩;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和意愿,而不只是看重分数。新课程的评价注重纵向比较,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并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习进程和体验情况,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到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化学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多角度地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在评价中应弱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进器。二、以多元智能为基础,建构化学课程评价的新观念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theory)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提出的。他把智能(intel2ligence)定义为:“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他提出每个人至少有如下七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他认为:1.每一种智能都可用于发明创造。2.人们并非是一种而是几种智能在相互作用的。3.当每个人都有可能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因此,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化学教师首先应从多个方面建立新的观念来指引建立新的多元评价体系。(一)建构积极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