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块打磨 细水长流 精讲精练 ———关于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岳 剑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上午好:受高三年级组的委托,我代表高三语文备课组把我校二轮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在座的各位作一简单的汇报,供交流参考。一般的说,在复习教材以后,第一轮以考点扫描为主(约一个月);第二轮以切块打磨为主,综合训练为辅(约三个月);第三轮以综合训练为主,辅以查漏补缺、培优提高(约一个月)。显然,二轮复习尤其重要!二轮复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切块“打磨”是否到位。一、如何切块:▲可以切块的部分:(1)古文阅读和翻译(选史班加断句、简答);(2)古诗词阅读解题;(3)文学作品阅读解题(选史班加名著阅读);(4)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5)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不宜切块,必须正常训练的:(1)语言基础知识应用、名句默写;(2)写作。综合训练(套题)的主要功能在于检测——用于周练、月考,以及高考前夕的集中热身等,本学期起,每个周六我校都有一次综合性考试,目的是检查阶段性复习效果,通过分析,找出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二、配套准备:(一)理念先行,加强对《考纲》和《新课标》的研读。 1.《考试大纲》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对广大师生公布的最可信的、透明度最高的“信息”。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能力要求及试卷结构,它的“题型示例”可以让考生准确把握测试内容、能力层次及题型。准确抓住《考试大纲》的前后变化,从中可摸出命题趋向。2.从近年高考来看,试题越来越关注《新课标》,究其原因,《新课标》触摸到了语文教学的某些本质规律,与新形势下的高考命题不谋而合。2008 年又恰恰是高考与《新课标》正式接轨的第一年,想必《新课标》的理念将会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有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分值的变化,古诗文阅读增了 3 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增了 3 分,这就是信号,说明新高考非常注重考查真语文、纯语文的东西,那就是素养。因此,要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研究“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试题中体现。用心 爱心 专心(二)试题搜集着眼于语文素养。1.现代文小阅读、大阅读,仍以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为主,不盲目求新,力求通过这些典范试题的训练、讲解,重点培养学生从关键词、关键句入手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答题区域和方法技巧。2.语言运用题历来被人们称为改革的试验田,全组上下决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