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 乡村管理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 乡村管理_第1页
1/5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 乡村管理_第2页
2/5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 乡村管理_第3页
3/5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2012 年高考历史热点 乡村管理一、对应教材,与此主题相关的重要知识举例:1、战国时的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以保障秦国兵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还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即推行小家庭制度)。2、秦朝实行的乡里制。如三老的设置,其职责是率众行善,以维护乡村社会秩序。3、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邻、里、党)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有利加强中央集权。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为“两”,每 25 户为一两,实行国库制度。5、新中国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建设(村民自治制度----直接选举)。6、俄国 1861 年改革,农奴虽然获得“解放”(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但仍受到村社的管理(注:村社虽然实行选举,但很少有人说那是俄国民主模式的象征,而是把村社视为沙皇专制的社会基础)。 后来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有利俄国近代化建设。7、日本明治维新中,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开始有自己的姓氏,说明等级身份制的废除。二、古今中国乡村管理三大模式:1、传统乡村的“双轨政治”模式即包含着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权和蕴含在乡村社会内部的自治权两个方面。这两种权力同时存在,之所以出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古代乡村社会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封闭性,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单靠国家行政权很难有效地治理广阔分散的乡村社会。第二,依靠具有强烈家族色彩的乡村 社区组织予以治理。因为古代农业家庭世代安土重迁,必然会繁衍出一个扩大了的家庭——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社会。家族通过“家法”“族规”和教化来调节日常生活冲突,并强化成员对本家族的认同感,即族民自治。 而地方乡绅则以其在土地、权力、声望三个方面的优势,能够将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和乡村社会内部的自治权融为一体,成为乡村地方的实际统治者,由此决定了族民自治的实质是乡绅治乡,一般村民不可能享有平等权力。 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和外国的入侵,这一乡村管理模式也逐渐走到尽头。 (参照 15 周试题 38)2、人民公社:一次失败的尝试1958 年,中国实行又一典型的乡村管理模式——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组织体系,是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对乡村社会实行全控型管理。其 突出特征是领导权力的高度集中统一。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共资源高度集中。实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 乡村管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