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豪学校 2014 年高三语文 作文天天朗读资料 美,在于艺术地“假借”板桥兄携着他的“板桥体”踏着历史的滚滚风尘而来,那是“似隶书”的刚正不阿之气,那是“ 似行楷”的行云流水之风。那“隶”、“楷”,被板桥假借、融合成为一种新“书体”——“板桥体”。朦胧间,感觉那是一幅画,每一笔都是竹;定神时,发现那是一首诗,每一笔都是情……“隶书”、“楷书”、“水墨画”、“诗情”——郑板桥懂得“假借”,“兼取百花之长,而去其短”;精通“创新”,用“画”书,用“书”画;郑板桥知晓“勤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是拥有这三种特质,郑板桥“妙笔生花”,其“板桥体”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在艺术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假借”前人的智慧,革新、革命,推动艺术的改道,交汇,从而产生新的“物”,新的“像”。最初的书法“假借”雕刻艺术造 就了印章文化;雕塑“假借”舞蹈艺术 的融合催生了“手印舞”的诞生;油画“假借”水墨画造就了“油画山水”;古诗“假借”外国诗歌化为了新诗……当一位大文豪“假借”了文字、音乐、建筑、戏曲、绘画、服饰等一系列“物”后,创作出了巨著《红楼梦》。“美是艺术的最高原理,同时也是最高的目的”,歌德如是说。的确,人类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双眷恋美的眼睛, 一颗追逐美的心灵,而艺术无疑成为了我们在发现美、表达美、传播美的最佳媒介。多元艺术的良好融合 ,将各种艺术最美的一部分“假借”过来,恰到好处地融为一门“新艺术”,一种“结晶体”。它们全方位刺激我们的审美感官,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韵味所俘虏。循着这样的思路,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由“假借”而产生的“美”: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印章形的会徽——“舞动 的北京”; 2010 年上海世博书法图案——“非字非画”的会徽“世”。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画中有字,字中有画。创意者“善假”于“文字”、“书法”的魅力,让中国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人的智慧在书法与图形的抽象融合中绵延万里……。相反,也有人把“假借”当作“克隆”,当作“叠 加”,或喧宾夺主,或本末倒置。“假借”西方“歌剧”与“舞台歌剧”叠加,不惜巨资地打造华丽的场景与服饰:可看性提高了,观众越来越多了,“收视”危机解除了,然而曾经专注追求华美音色,动听歌喉的高雅音乐“歌剧”无形中被降低了品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将艺术随意地“假借”、“改道”,“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