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学案知识梳理 班别 座号 姓名 一、北宋的建立(一)建立:时间: 人物: 方式:发动 都城: (二)局部统一:1、战略方针: 、 结果:结束了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目的: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的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北宋的统治。 (三)措施1、集中军权(1)解除禁军将领 等人的兵权,削减节度使的实权,将禁军的 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 负责;(2)设枢密院掌控 之权,将帅掌控 之权,二者互相牵制,都直接对 负责(3)实行 法,防止武将专权;(4)把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其中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达到“ ”、“ ”的目的。2、集中行政权中 央 : 为 分 割 相 权 而 设 、 和 , 在 地 方 , 则 派 担任知州,并设 与知州互相牵制。3、集中财权 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结果消除了 的物质基础。 4、集中司法权 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 复审核准。 (三)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过分集权导致政 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北宋出现 的局面。(四)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1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产生冗兵现象,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三、科举制的发展(一)表现1、考试分为 、省试和 三级, 成为定制。2、考试科目减少, 科成为最主要科目。3、实行 ,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二)作用: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财政开支更大。练习巩固1、 “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A.收复幽云十六州 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C.解除节度使兵权 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兵权、财权等收归中央,又派遣大量文臣到地方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