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一学案一、本节知识梳理(一)更替1、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夏朝时间: 人物: 都城: 区域: 地位: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开端。2、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商朝 时间: 人物: 都城: 地位:当时世界大国3、奴隶制社会的强盛——西周 建立:武王伐纣 经过----牧野之战(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统治的正义战争。)衰落:国人暴动 性质--- 结局---- 灭亡:周朝内乱、犬戎攻周 (二)制度1、夏朝:禹建夏;启建立王位世袭制影响——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2、商朝:奴隶制残酷——人祭和人殉制度;3、西周: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① 井田制 所有制形式 ⑴ 性质:奴隶社会 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营方式 产品分配 ⑵ 演变: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铁器与牛耕技术)、废除于战国(变法)。② 分封制(1)主要目的: (2)分封对象: (3)义务权利: (4)主要封国:鲁国 晋国 燕国 卫国 齐国 宋国⑸ 影响: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消极——王室衰微、诸侯分立⑹ 分封制和井田制关系: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上层建筑。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二、本节课重难 点和易混点分析5、知识拓展: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包括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本课中分封制中受封诸侯主体为同姓贵族,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特点,是宗法制度在政治方面的外在体现。考试如果涉及祭祖、家族牌匾、家谱、亲情等,大都是考查宗法制度。三、练习巩固1、我们了解和研究夏朝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下列哪个材料(C) A、《史记》 B、夏朝古遗址和墓碑的考古发掘C、《考工记》 D、当时的青铜兵器、玉器等器物2、《诗经·鲁颂》云:王(周成王)曰叔父(周公),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凹山川,土田附庸。这段材料反映了:B A、周成王灭商后实行分封制 B、西周初年,分封诸侯C、西周实行宗法制度 D、分封制渐趋崩溃3(2012 贵州模拟)据《礼记》记载:西周的礼制规定,“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 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则材料最能说明:DA、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