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模型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制作模型》是教材中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中以全书设计过程中的载体“台灯的制作”为例,介绍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同时也介绍了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和方法来制作模型,在制作实践中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教材案例中采用的材料是木板,可结合案例介绍常用的木工加工方法,如钢丝锯的使用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用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产品让学生制作,如“文具架的制作”。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 1 课时。2、学情分析经过前期设计过程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设计一般过程的学习,工艺制作的体验,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实践操作了,学生主观上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客观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操作熟练度比较弱。教师应加强指导,及时与学生交流,以免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与设想的差距过大,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失去兴趣。学生规范操作与安全操作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实践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教学目标经历以模型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和原型。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方法与策略采用操作实践法,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一个具体的产品模型制作,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与实践任务。如可以是“橡皮筋动力车”的模型制作,也可以是“文具架”的模型制作。在制作中,可以采用学生互帮互学,共同完成制作任务。重难点突破 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按设计方案把模型加工成型。教学案例片段一模型的制作主要是技能的学习,需要在过程中学习,在实践中经历、体会,以此突破难点,落实重点。本案例中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动力车模型,材料加工简单,但动力车如何才能跑的更远,也有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经历模型制作的过程,不仅落实常用的加工工具及工艺,也培养了学生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让学生选择工具、实践操作、完成任务,落实本节教学重点。【活动呈现】橡皮筋动力车的制作:根据给定的图样及材料,制作一个以橡皮筋为动力的车,单次最小行驶距离为。【活动提示】几个注意点:材料限定;重量限定;行程要求。【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方案(如果课内时间不够,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把设计方案带过来),画出图样。小组同学分工,确定加工方法与加工步骤。【教师活动】巡回参与学生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