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一:在自主探究课本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举例,理解和把握运动的含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自主探究: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请阅读课本 P31 第一段,理解运动的含义并举例说明?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两个错误倾向情景感悟一:材料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处于不断运动中材料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加材料三:“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到 2003 年,人类知识已比 1995 年翻一番;到 2020 年,知识将比 1995 年增加 3 到 4 倍;而2050 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 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 1%,即 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概况总结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思:1: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思考 2: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思考下列各种运动的载体?机械运动的载体 、物理运动的载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情景感悟二: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慧能和尚:“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思考: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其实质?概况总结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二:在自主探究课本基础上,识记静止的含义,理解和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自主探究:1、静止的含义(P32 第一段)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一、二段)3、两种错误倾向(P32 第二段) 学以致用: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评析下列观点1、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芝诺 :“飞矢不动” 3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改变。这说明 4、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此观点正确性在于,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5、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概况总结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能力提升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 5 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 6 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 60 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 30 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学习目标三:自主探究,结合教师设置的情境,理解规律的含义及特征,准确区分生活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