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十六大报告强调,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对于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紧紧围绕产权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正确认识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一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主要应从优势、质量、控制力和活力等方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和比例。发展公有制经济既要考虑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对全国而言的,不同的地区和领域可以有所差别,但总体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能把国有经济与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等同起来。国计民生是个大概念,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凡涉及国计民生的,就是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但人民群众需要的不能都搞成国有的。国民经济命脉是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并起决定作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但即使在这些领域,也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国有,不能把国民经济命脉与国有经济完全等同。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极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国家核心技术及一些特殊产业的企业,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行股份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由国家控股,其他非关键领域的企业,国有资本可以参股。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通过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垄断行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积极向国有控股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我国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行业的改革,近几年已先后启动。但从总体上看,垄断行业的改革是滞后的。这些行业垄断的明显特征是行政垄断,政府干预。这种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做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协调,对提高行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极为不利。应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