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搅热通胀——消费者价格指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突然发现 CPI——这个曾经陌生的经济指标,已然和自己每天花出去的“银子”息息相关。CPI 的涨跌,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心。可是,这个 CPI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从 2007 年起至 2008 年上半年,在我国,全民一直在进行一场“赛跑”,结果总是被对手落在后面,跑了一年多,还未跑赢,而如此强大的对手却是一头飞奔的“猪”。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为代表的通货膨胀使不识字的老太太都会说 CPI 了,也许她们不懂 CPI的意思,但是她们却明白 CPI 高了口袋里的钱买来的东西就少了。面对这头猪发力狂奔,许多人感叹:“跑过刘翔难,跑过 CPI 也不容易。” 这正是我国经济现如今面临的问题之一, CPI 指数上升,人们生活成本就会提高,货币的实用价值会随之下降,以前 100 元能买的东西,现在要花 100 多元才能买得到。普通百姓每天的生活都与 CPI 有关,肉价涨了、菜价涨了、煤气涨了……CPI 的涨跌,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心。那么 CPI 究竟是什么呢?CPI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一种经济指标,通常作为判断通货膨胀水平的依据,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一般来说,当 CPI 的增幅大于 3%时,就意味着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而当 CPI 的增幅大于 5%时,就意味着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对一国的经济来说属于正常现象,不过如果通货膨胀长时间得不到抑制,就有可能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经济箫条。因为生活成本提高后,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赚取的一张 100 元的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 80 元或 90 元的商品及服务。 CPI 数据是如何确定的 首先,国家统计局规定将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作为统计的对象,如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 8 类共 263 个基本分类、约 700 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为确立 CPI 指数,国家统计局还规定全国各地 CPI 指数关注的项目须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无论在北京还是新疆,统计CPI 数据时采用的商品种类是一模一样的。 其次,确定 CPI 的权数。权数是指居民用在各类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支出额在其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国家统计局编制 CPI 所用的权数,是依据全国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