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 温故知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是什么?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什么?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其实现方式是怎样的?二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道并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 新知导学(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历史首先是什么的发展:2.人民群众:(1)含义:(2)范围:提示: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其构成成分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1) (2) (3)提示:不能认为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是什么: 2.群众观点基本内容: 3.群众路线:(1)地位: (2)基本内容: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四 合作释疑1.我们能不能说人民群众是劳动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的作用3.我们能不能说体力劳动者是物质 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有着怎样的关系? 5.是归纳总结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五 课堂小结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 求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 坚持的意义六 当堂达标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 )①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胡锦涛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在于( )A.要相信群众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C.要依靠群众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甬温线温州 境内发生特大动车追尾事故,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