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可以拥有月亮——建构主义在政治课 [摘要]: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以自己的经验、心理结构、信念为基础,理解和建构现实。在公主心目中,月亮是用黄金做的拇指指甲那么大的东西。这就是月亮在公主心里的理解或建构。而客观的月亮是永远也不可能摘到的。但是,小丑根据公主心中所建构的月亮把月亮摘到了。教师在政治课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离现实较远的内容,要变远离生活的内容为接近生活的内容,变复杂理论为学生自己对意义的最佳的简单诠释,帮助学生建构更加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利于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关键词]: 建构主义[引言] 有一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令我们都忍俊不禁,掩卷遐思的故事,说的是生病的小公主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爱女心切的国王要“聪明之士”想办法“摘月亮”。但他们对摘月亮的重重困难有不同的托辞:总理大臣说,它远在3万公里以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做的;魔法师说,它有15万公里以外,整整是皇宫的2倍大;数学家说,月亮远在30万公里以外,有半个王国大,还被粘在天上,人不可能拿下来。面对这些“不可能”,国王只好无可奈何地让宫廷小丑来给她弹琴解闷。小丑了解真相后,立刻去问公主心目中的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的拇指指甲小点吧!”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说。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给公主当项链。公主非常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但是,国王仍然担心,到了晚上,真月亮还会挂在天上,公主看见了,谎言不就揭穿了吗?深恐公主一看见真月亮就会再生病。国王又向那班“聪明人”征询怎样才能不让小公主看见月亮?有人说要公主戴墨镜;有人说把皇宫用黑绒布罩起来;有人说天黑之后就不断放烟火,以遮住月亮的光华。当然没有一个注意可以用。小丑只好又问公主:“为什么月亮可以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又戴在公主脖子上?”没想到公主听后哈哈大笑,说他笨。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象她的牙齿掉了会长新牙,花园里的花被剪下来了仍会再开一样,月亮也会再长呀!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读了这则故事使我想起了建构主义也用在政治课里,因此,得出一下两则启示。启示一:变远离生活为接近生活月亮离公主是那么远,要摘下来是不可能的。可是小丑却为公主做到了。为什么呢?因为在公主心目中,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