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2.理解目标:(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3.能力目标: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五.知识点整合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和______。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_______的,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____________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_________观点。3、运动与静止(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__________,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特点: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 第一,静止是一种___________的运动,是运动的____________。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4.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_______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