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文摘: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家长、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多方面的互动,即加强社区、学校、家长、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关键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交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经济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只能留在农村,与祖辈或叔辈朋友家住,或寄养在自己家里,因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21 年我国 0~17 岁城镇留守儿童总数为 2800 万人,这是一支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明显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亲情关怀,缺乏对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所造成的儿童情感缺失和心理异常问题,更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㈠家庭因素;在农村,大多数人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经济需要而选择外出打工,由于父母的缺位导致家庭结构或家庭养育方式的变化,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转弱甚至缺失,但家庭教育功能在儿童早期发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家庭教育缺位、亲子关系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缺失。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但却不是家庭关注的中心,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被家庭所忽视,他们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情感、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上,在学习、生活、自我变化等方面存在着2/9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亲子关系的失谐性和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使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的心理环境丧失,改变了留守儿童社会学习的情境和过程。a(l).亲子关系失调。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抚慰和关爱,不能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也不能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差和性格、心理上的异常发展。(2).缺乏家长的榜样作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可仿效的明确榜样以及父母对其亲社会行为的评价、奖励和强化,人为地剥夺了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