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增收情况汇报 渔业增收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市渔业继续保持了稳定进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放养面积 82.12 万亩,比上年增加4.86 万亩,增长 6.3%,其中,特种水产品放养面积 63.74 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 8.09 万吨,比上年增 0.13 万吨,增长 1.6%其中,实现渔业总产值 6.92 亿元,渔业增加值 3.20 亿元,同比略增。但自 6 月 21 日进入梅雨季节以来,由于今年梅雨季节时间长,降雨范围广,雨量集中,降雨量大,客水来势猛,特别是淮河上中游洪水暴发,使我市地势较低的里下河地区遭受自1991 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水产养殖受灾面积 65 万亩,损失水产品 8.55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 7.15 亿元。渔业增收具体措施:(一)大力调整渔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渔业经济板块根据区域化布局的要求,科学制定“2025-2025 年特色渔业进展规划”,重点培育壮大沿江和里下河两大特色渔业经济板块。沿江地区,充分利用长江滩地资源、长江水产种质资源丰富和长江名特水产品市场畅销的优势,加快建设沿江特色渔业经济带;里下河地区,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水产生产水平较高的优势,重点建设 50 万亩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二)加快渔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高科技化水平一是加快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重点抓了长江鳜鱼、鱼白鱼、长吻鮠、黄颡鱼等地方优势品种的深度开发和铜鱼、赤眼鳟、丁鱼岁、梭鲈等特色品种的适应性养殖。二是加快科技创新。着重在健康养殖技术、清洁化生产技术、和重大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加强了攻关。三是加快知识更新。仔细开展高层次水产科技人才培育、技术骨干知识更新和各类有用技术培训。四是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启动建设了泰州市渔业科技示范园和兴化市里下河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三)落实各项抗灾复产措施,尽快恢复渔业生产一是抓水毁工程的修复。共修复渔业用房 12335 间,修复渔业机械 2176 台,修复渔业基础设施 9万多亩。二是抓保苗补放增养。补放夏花 1.7 亿,鱼种 1000 万公斤,幼蟹 2.8 亿只,虾苗 1.2 亿尾,幼蚌 1.8 亿只,补放面积43 万亩;组织调运消毒药物 80 吨,饲料 4 万吨,大力推广应用全价配合饲料;查处电捕鱼 56 起,查处渔业污染事故 15 起,调处渔业纠纷 130 起,挽回经济损失 320 万元。(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三资”招引效果一是创新招商方式。在台商密集区广东东莞、海南举办了招商引资联谊会。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