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囊炎应该如何治疗及预防滑囊是位于人体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处的一种缓冲结构,其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滑膜,平常囊内有少量滑液,以利滑动。长期、持续、反复、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压迫是产生滑囊炎的主要原因,病理变化为滑膜水肿、充血、增厚呈绒毛状,滑液增多,囊壁纤维化等。滑囊炎是如何发生的滑囊炎多为慢性滑囊损伤所致。青壮年长期反复或重复单一动作常引起此症,如举重运动员、划艇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以及机床工、纺纱工、汽车驾驶员等都易患滑囊炎。老年人的滑囊炎与青壮年的病因不同,老年人多因骨质增生或者疏松,使原来滑囊部位的骨路发生变形,使滑囊受到长期、反复地摩擦和挤压,引起滑囊壁的水肿、充血、增厚、变硬,滑囊内液体增多,使滑囊增大、变硬并有痛感。常见的滑囊炎有肩部的肩峰下滑囊炎,臀部的坐骨结节滑囊炎,膝部的骸前滑囊炎和膝后的腮窝囊肿。 滑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及非手术疗法两种,须由医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法。易发生滑囊的部位滑囊炎最多发生在肩部(肩峰下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其他常见发病部位有肱骨鹰嘴(矿工肘),髌前(主妇膝)或髌上,跟腱(跟腱滑囊炎),髂耻部(髂腰部),坐骨部(裁缝或织工臂),大转子和第一跖骨头(踇囊炎)。滑囊炎病因可能与肿瘤,慢性劳损,炎性关节炎(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感染(如化脓性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菌很少引起滑囊炎)有关。临床症状多无明确原因而在关节或骨突出部渐渐出现一圆形或椭圆形包块,缓慢长大伴压痛,表浅者可扪及清楚边缘,有波动感,皮肤无炎征部位深者,边界不清,有时可误诊为实质性肿瘤,当受较大外力后,包块可较快增大,伴剧烈痛苦,皮肤有红热,但无水肿,包块穿刺,慢性期为清楚粘液,急性损伤时为血性粘液,间或因皮肤磨损而继发感染,则有化脓性炎症表现,需与结核性滑囊炎,类风湿性滑囊炎相鉴别。滑囊炎的治疗方案对于非感染性急性滑囊炎,临时休息或患部制动和大剂量 NSAID,必要时并用麻醉镇静剂可能有效。痛苦消退后,应增加主动运动。摆动锻炼特别有益于肩关节的康复。慢性损伤性滑囊炎,经穿刺抽出囊内容物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加压包扎,多可治愈。如有骨的畸形突起,应予以切除。改变不适当工作姿势,及穿松软的鞋子等,均是减轻症状,避开复发的基本方法。有继发感染者,应行外科引流。慢性滑囊炎的治疗方法与急性滑囊炎的相同,但夹板固定与休息可能不如对急性滑囊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