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工业进展困境 一、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需要重大改革 中国炼油业同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和问题是管理体制与机制,目前几乎所有的炼油厂都是法人主体,都以生产经营、投资进展、制造利税为目标,这是资源靠分配、产品包销售、企业办社会的计划经济必定产物。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炼油工业的进展,是资源优化利用、降低加工成本、资本集中运营、改进投资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发挥科技创新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等工作难有突破的根本原因。两大集团现正在进行重组改制,最终目标是各炼油企业由经营进展主体变成生产主体,并脱离社会和辅助职能,由各企业效益最大变成整体效益最大,企业将逐步变成成本中心。估计需要 5 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使改革基本到位。这一跨世纪改革的关键是剥离是否顺利、彻底,尽管很痛,却是实现其他跨越的第一步。 二、从提高整体竞争力角度调整石油资源战略 世界所有跨国石油公司都是在占有石油资源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控制的资源遍布世界各地,控制石油资源量占加工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 50%以上,甚至超过100%。相比之下,中国炼油行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总体上炼油加工的适应性较差;二是资源控制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问题最大的是石化集团公司,到 2025 年其进口石油资源半占总加工量的 60%-70%,而对海上资源的控制度为零,产品成本将完全受制于国际原油价格,以 1999 年为例,原油价格暴涨,石油集团公司大受其益,利润翻番并不断增长,而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则面临亏损的风险,同时,中国进口原油几乎全部由石化集团公司加工,而炼厂总体上只能适应比例 40%左右的含硫原油。 所以,石化集团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快含硫原油加工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必须调整原油资源进展战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掺股等多种手段开发和控制石油资源,用 10-15 年的时间,使自产原油和海外控制资源占加工总量的比例至少达到 60%以上,而含硫原油在总加工量中的比例因提高到 60%-70%。 三、真正形成具有国际规模水平的炼油基地群 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都设有一个或多个炼油厂。全国大大小小炼厂 220 个,其中,能力为 1000kt/a 以上的炼厂仅 50 多个,平均加工能力只有 3000kt/a,总平均能力就更低了。目前,韩国、新加坡、泰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正在运行的炼厂平均规模为 10-20Mt/a,而我国此类规模的炼厂只有 3 个。 体制改革为炼油加工进展布局的调整制造了良机。21 世纪,中国需要选择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