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一、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中第六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设计的。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它既是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深刻描述,又为二力平衡的探究作了理论准备。“表象是一滴水,事实是一片海”,力和运动的正确关系隐藏在物理现象的背后的规律,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物理假象所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中,力和运动的正确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这层神秘的面纱才真正被揭开。为了拔开云雾,显示真理,必须精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通过严密而科学的推理,批驳错误的观点 ,才能建立科学的认识。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拟订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2)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学情分析学生初步认识了力,建立了力的概念,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较深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科学推理探究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有较大的思维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在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形成过程的前提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3)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力和运动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及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3)通过观察实验及分析,敢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物理就在身边。(2)通过介绍科学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历史。(3)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三、 教学媒体1.学生分组及教师演示备选实验器材:木块、小车、斜面、铁架台、毛巾、棉布、三块木板(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刻度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