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众已经迈入一个以网络为主要技术支撑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开启了一个新的空间,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它在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了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网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政治 政治文化 兴起 变迁 引言 在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意识的当下,合理性也足以表现其依赖社会在的说明。价值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如果社会存在发生改变那么建立在原有基础上的价值存在将失去意义。网络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行为,无论网络出现的初期还是网络迅速发展的现在,都在以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和海量的信息量冲击着民众原有的价值观。网络的兴起,已经从民众对其排斥的态度转变为接受、需求。 一、中国网络政治及的政治文化的概述 (一)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 在意识形态领域,网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实践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改变了历史的传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民众的精神面貌,并且形成了世界性的主流思想系统。这个系统打破了原有传统的区域文化和地区政治的界限,各城市、地区、民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自行交流,互联网为意识形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网络的兴起扩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宣传建立了更完善的教育信息平台。互联网扩展了社会主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督与反馈平台,互联网的传播有利于网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提高了网民的政治意识。党中央强调:“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文化知识,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也都应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在党的正确方针的领导下,网络政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性发展,当下网络政治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 (二)政治文化的变迁 文化包含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有具有相似的延续性和变迁性。一方面,政治文化是一张观念形态,它具有延续性,即使在一定的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更,原有的政治文化的内涵还是会留存早民众的思想观念中,不可能完全消失。美国学者批得?穆迪认为:“如果用文化来解释政治,关注点就应该更过的集中于延续性而不是变化。文化在持续性行为模式中的体现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