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一名长期在小学低段任教的语文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以为应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上。下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1、创设轻松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指挥者,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命令或者希望学生怎么做,学生就该怎么做,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境地,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事实上,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获得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把教室布置得整洁、漂亮,让大家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下课的时候经常和小朋友拉拉家常、做做游戏,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个普通人;走进课堂我总是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儿歌、游戏、猜谜、唱歌等活动来调节气氛。实践证明,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借助现代媒体,优化教学过程。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或某些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尤其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能优化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如我在教学“扁”时,通过把字型变扁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学“串”时,通过出示冰糖葫芦和羊肉串的图画使生字形象化;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时,通过出示苹果、桔子、葡萄等形状圆圆的水果来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形近字偏旁变换组合,让学生掌握汉字特点;笔顺较难的生字,还可以逐笔出示;对易错的笔画可以反复演示,以达到强化印象的效果。事实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来的丰富的图案、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既激发了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3、多用激励手段,树立学生信心。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在教学中只要看到学生身上有点滴可喜的进步,就多使用激励手段,并且尝到了甜头。当然,表扬要掌握时机,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不能一成不变。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简短而真诚的评价;奖励小贴纸、小礼物;全班同学为他(她)鼓掌、加油;让他(她)做做小老师;送出一个甜甜的笑容;给予一下轻柔的抚摸;晃晃翘起的大拇指等等。总之,真诚的表扬、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二、掌握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做好引导工作,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去领会、去发现,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充分交流,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