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育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     转化差生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细致而又非常特别的工作。棉对差生,作为教育者必须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并为他们制造良好条件,促使他们进早转化。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及早走出误区 “差生”这一现象在教育教学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差生并不代表永远差,什么都差,只要教育者根据反馈信息,通过诊断,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在这基础上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他们的学习信息,都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转化的。很多年来,不少教育者勤耕教台、悉心实践、积极探究尝试素养教育中差生如何转化的问题,往往费时劳神却收效甚微或屡败静退。笔者在学习、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基础上,紧系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在如何对待暂差生这一问题上,一部分老师还陷在误区里。    1、打时间战 某些  老师为了提高暂差生的学习成绩,专门在时间上下功夫,中午留,放学留,实行机械重复的方法等。这是一种熬时间、耗体力、拼精力的做法,既违反了教育规律和素养教育的要求,损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2、缺乏耐心 某些老师认为差生太难转化,因为卑视差生,轻则责备、厌弃、有意无意地嘲笑,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学生赶出教室,轰回家去,造成差生自尊心受损,产生“破罐子破摔”、“我不如人”的心理。长此以往,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帮助一再消极、畏难,也就逐步丧失了学习的毅力和动力。有诗曰: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如夜。假如老师用热心、耐心、诚心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信任定会收到“润物而无声”的良好效果。    3、给其定型 很多老师只要一提到学生,常会给其定型,哎,这位学生这么差,没救了!不要管他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差生不是先天注定的,之所以成绩落于他人之后,也是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造成的。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出,这是作为教育者该永远坚信的。老师必须用自己的关爱之心去发现、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4、拒绝给“爱” “师爱”,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可有些老师却很吝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