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教师的幸福之路(二)——用问题为教学研究确定目标浙江省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郑青岳什么叫做研究?通俗地说,所谓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与科学研究一样,问题既是教学研究的起点,也为教学研究确定了目标。作为一个研究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强迫症,强迫自己提出问题,头脑里平时要放几个问题,还要把问题记下来,把关于问题的点滴想法写出来。这样,人的大脑就会处于潜伏的状态,随时准备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就能对与问题相关的现象作出敏捷的反应。有人说:我也喜欢教学研究,但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问题。怎样确定教学研究的选题呢?。笼统地说,一切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的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具体地说,寻找教学研究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从课程的发展中寻找问题课程的发展方向反映了课程的追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但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程的发展方向总存在着一些偏差,这就给教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可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科学》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要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研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研究如何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将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学的内容,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科学知识,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等等。案例1科学史与科学教育一代一代科学家在漫长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科学成果,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学生学习科学,不但要学习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而且要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具体地说,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关于某个科学问题的答案,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和提出这个科学问题,又是怎样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他们遭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研究的过程比之科学研究的结论价值更高。比利时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曾经说过:“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为了使老师们更有效地将科学史料用于科学教育,我确定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这一选题。通过研究,撰写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一文,指出:在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有五大作用。作用一:完善学生对科学的认识。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如: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不同科学家对科学问题常有意见的分歧和观点的纷争;科学的发现是要经历多次失败的;科学需要大胆假设,细心验证;科学成果常常是众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等等。作用二:学习科学家的思想方法。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如:研究自然应当从最简单之处入手;分析问题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运用观察和实验获取关于自然界的信息;运用比较和类比、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联想和猜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等等。作用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质疑、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相互协作、自由民主、坚持真理、不惧艰难等精神,等等。作用四:为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参照。例如,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如何从单摆实验转化为理想斜面的实验,以及如何进行理想斜面实验的思维操作,如何对获得的结论进行外推,等等,都可以为我们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提供很好的参照和摹本。作用五:为学生的再探究提供材料。根据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的探究”,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科学家探究科学的史料读物,要求学生经过阅读这些读物之后,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讨论:探究的问题,收集的数据,所用技术的作用,对于数据的解释,学生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以及自己对他人探究过程和结论的评价,等等。例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科学》教科书七年级上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叫做科学探究,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大致有哪些构成要素,等等,教科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琴纳研究“天花与牛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