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凝血试验在临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血栓与止血检测的特别性,因此法律规范凝血项目检测过程,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具体的质量控制流程如下:一、试剂 凝血活酶含钙试剂(ThromborelS)、激活剂、氯化钙溶液、凝血酶试剂、D-DimerPlus 试剂盒、缓冲液、乏因子血浆、SysmexClean I 清洁液、质控血浆(Control)、蒸馏水、其他消耗品二、方法仪器法:SysmexCA—7000 型全自动血凝仪,严格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三、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1.采血时,首先应该确认病人姓名,并且将姓名和编号写在真空采血管的标签处。2.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即病人处于休息状态,并且在早餐前采血。3.凝血实验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否则由于标本的分配、分装等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4.取血时,病人应松弛,环境温暖,防止静脉痉挛,止血带的压力应尽可能小,取血速度平稳顺利,防止产生气泡。5.用定量为 2 毫升的一次性枸橼酸钠(109mmol/L)真空采血管采血至指定刻度,取血完毕立即轻轻颠倒混匀,不要剧烈震荡,并避开产生气泡。6.及时离心,3000 转/分离心标本 10 分钟,以除去血小板。7.务必于采血后 2 小时内测定完毕,如不能完成试验,冷冻贮存少量血浆(0.5—1ml)(最好在-70℃,或者当贮存时间较短时,可以置于-20℃条件下),在实验前将血浆于37℃下快速融化。血浆用塑料试管存放,并用塑料吸管移取标本。四、质量控制 (一)室内质控1 室内质控靶值及标准差设定1.1 靶值设定:当要更换新批号的控制品时,应在“旧”批号控制品使用结束前,将新批号控制品与旧批号控制品平行进行测定,20d 内检测完 20 或更多独立批获得至少 20 次控制测定结果,剔除超过 3SD 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作为靶值。1.2 标准差设定:根据 20 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 20 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 1 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1 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 20 次质控测定结果汇合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 1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当换算出的变异系数超出 1/3CLIA'88 范围,以 1/3CLIA'88 数值为变异系数计算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 3~5 个月。1.3 更换新批号试剂时,PT、INR、APTT、FBG 应重新计数靶值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