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 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比,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纳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三峡》评课稿 今日倾听李晓娥老师学区优质课试教,课题是《三峡》。李晓娥老师基本功好,字正腔圆,上课从容,对教材总有自己独到的处理,常令人耳目一新。今日听李晓娥老师一课,也有收获。 李晓娥老师试图以朗读指导为突破口,通过听读、自读、小组读、朗读设计、朗读竞赛,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是本课的创意与亮色,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实力。假如朗读指导得当,充分激发参加朗读设计的热情,通过朗读竞赛把本节课推向高潮;朗读与理解紧密结合,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无疑是一节好课。 可能是时间仓促,加上借班上课,学生参加的热情与激情没有充分激发,在朗读设计这一环节遇到了很大障碍,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见到朗读指导的实效。再加上作为文言文即要落实字词又要理解内容还要朗读指导,内容多,任务重,李晓娥老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取舍。 本人认为李晓娥老师不妨大胆些,把正音和解释融入到朗读指导中,大胆取舍,不使环节繁多,以朗读为主线,推陈出新,使本课中心突出。另外,学生朗读设计难度不小,在学生一时难以领悟时,老师应有充分准备,不妨示范设计一段。另外,听读时选用的录音材料质量也较差。信任李晓娥老师在学区选拔时会充分准备,发挥最好状态。 《三峡》文句品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可见山长,“连山”“无缺”可见山多。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刻画了山的雄奇险峻。仰视群山,峰峦叠嶂,耸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