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学资源营造研究型课堂区县:和平区学校: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学科:历史姓名:杨琳开发教学资源营造研究型课堂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课发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课程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化整合教材、开发积累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得到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感悟,落实“三维目标”的课标要求。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积极营造研究型课堂。关键词:开发、教学资源、研究型课堂、实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历史课堂面貌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和探究空间,新课标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因此教师必须以课程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化整合教材、开发积累资源。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得到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感悟,“神入”历史,落实“三维目标”的课标要求,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深刻共识。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积极营造研究型课堂。一、开发教学资源,营造研究型课堂的必要性首先,新课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她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她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教师在研究型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研究型课堂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师生主动共同求索的进取精神。另外,从近几年的会考、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命题专家们通常要采用一些诗词、图片、人物形象、漫画、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设置历史情境,设问包括认识、启示、趋势和总结异同点等,这样的出题思路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知识水平和树立独立、正确的思想。其次,从学科特点看,历史是一门讲述过去事情的学科,学生对大部分事件没有直观的认识。研究型课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易于理解过去,加深对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找到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还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极富现实意义的作用。再者,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来看,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高中学生,需要完成从初中的感性认识到高中的理性思考,从历史现象中总结规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性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研究型课堂落实、强化、佐证和延伸了教材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过渡,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经过教学实际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参与的历史课,学生更喜欢,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也更好。第四,从现有条件看,学校基本都已配备相应的教学硬件。而且现在的纪录片、历史影视正剧、诗词、歌曲等音像资料也较多。天津的历史遗址、纪念馆、纪念雕像等保留、建设得也较完善。只要精心选择,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融会贯通,就会发挥良好的作用。二、开发教学资源,营造研究型课堂的实效性第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影像资料、歌曲、多媒体课件等。可以适时地选取如《圆明园》、《百年中国》等历史纪录片的片段。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目,插入“火烧圆明园”的影像片段,课后有的学生说“我一直以为‘火烧圆明园’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发生的,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把时间说错了”;再如“抗日战争”一目,对比播放“南京大屠杀”和“日本投降”两组影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升华了爱国情怀。还可以把和教学关系比较紧密的纪录片整部播放给学生,把情节提前介绍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升求知欲,收到良好的收视效果。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系列节目,如《百家讲坛》、《老故事》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历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