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冬至节气的习俗及来历 冬至的习俗 一、拜天祭祖 冬至的时候有拜天祭祖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从很多年前就有的,现在的人虽然已经有很多都已经不信任神了,但是这样的习俗还是留了下来。家家户户会准备一些祭祀用的东西,在这一天进行祭祀。祭祀的时候有很多规矩,是比较隆重的。 二、传统饮食 在冬至的时候不同地区的人会吃一些当地的特色食物,比如说东北地区一般是吃饺子,合肥会吃南瓜饼,而潮汕吃汤圆,还有滕州会吃一些羊肉汤。曾经这些食物都是很宝贵的,平常没有,只有重要的日子才能吃,比如说庆祝冬至。 多数人会在冬至这一天和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在桌边聊聊天,或者是到户外走走。这也是一个团聚的时候,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培育感情。当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配合上一些传统的美食,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种欢乐的气氛出来了。 三、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四、家人聚餐 冬至也是大家团聚的日子,很多平常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会聚餐,离家遥远无法返回的,必须打电话或微信给父母、亲人。 冬至的由来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长至节”等,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 2500 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太阳到达黄经 270°时开始,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12 月 21 日或者 23 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