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案(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2、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来源:Z&xx&k.Com]3、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知道力的三要素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源:Zxxk.Com]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来源:学科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来源:Zxxk.Com]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二)进行新课1、对“力和力的图示”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来源:学科网]教师活动: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用心 爱心 专心l、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2、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列举实例,概括总结自己的结论[来源:Z.xx.k.Com]点评: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完成力的定义的教学教师活动:教师提 出问题:1、用手指推长方形小木块,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2、比较几种不同的现象,你能说出力...